飞翔百科 手机版

第一批已孵化!来看绵阳蚕宝“养尊处优”的生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7:57:00    

  春季是养蚕的最佳季节。近期,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涪城区南片区蚕桑现代农业园区里开始忙碌了起来。这里桑树新叶翠绿,已长到近半米高,第一批小蚕也陆续入住“新家”。

  4月28日上午8时,记者走近位于涪城区吴家镇燕儿河村九组的一处小蚕共育室看到,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虹丝绸”)大蚕饲养基地吴家片区负责人田兴维正带着另外几位农户收蚁——也就是将蚁蚕(刚孵化出来的黑色有毛的小蚕)收集到蚕簸里开始饲养。这也是吴家片区今年迎来的第一批春蚕。

  天虹丝绸是园区内的龙头企业,园区内蚕种都是从他们的小蚕共育室发往农户手中。而园区能够生产高品质的“涪城蚕茧”和生丝并实现90%出口欧洲国家,得益于蚕桑养殖每一个环节的精准把控。

  浸水、揭绵纸、蚕体消毒、加网……128簸蚕卵,田兴维和两个农户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收蚁工作。随即,他们又到旁边的储桑室,将采下的新鲜桑叶用切桑机切成比蚕体长1.5倍左右的大小,并均匀地洒在小蚕共育簸上,小蚕们便开始了它们的生长之旅。而这里的温度则被控制在28℃-29℃,湿度被控制在88%-92%。

  “这些蚁蚕将会在小蚕共育室恒温恒湿的环境下喂养八九天。我们每天会进行两次消毒,针对不同蚕龄饲喂适熟叶,每天四次,将蚕喂养到3龄,就可以发给农户饲养了。”田兴维说。

  而这种严格把控不仅体现在孵化后的小蚕饲养,还体现在孵化前蚕卵的催青过程——也就是将蚕卵放在适当温度湿度下使其进入即将孵化的过程。

  循着吴家片区小蚕共育室第一批小蚕的源头,记者来到了天虹丝绸位于涪城区关帝镇的蚕种催青中心。

  技术员侯亚介绍了她当天上午的工作——早上八点开始抽样,在催青室内蚕盒车的不同位置抽取10盒以上的蚕卵样本,拿到实验室进行解剖观察,发现这一批蚕卵已经发育到己1期(反转期),随后,她将催青室的温度设置为78℉(25.5℃左右),干湿差4℉(湿度80%左右)。

  而为了确保蚕卵的健康发育,这里每天需要抽样解剖两次并根据蚕卵的不同发育阶段调整不同的温湿度,并每半个小时检查一次环境变化情况,每一个小时记录一次,24小时轮值。直到转青期,这里的蚕卵就可以发送给园区的各个小蚕共育室了。

  “当然不只是催青阶段和小蚕饲养阶段。我们通过连片流转土地等形式,扩建高标准桑园,配套建设标准化养蚕大棚,最后将桑园和大棚返包给蚕农,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以每个环节的‘标准化’来确保生丝品质。”天虹丝绸副总经理贾艳芳说。

  记者还了解到,以往,园区养殖的都是普蚕(用于生产蚕丝),但因为蚕种是从外地合作蚕种场发来,蚕种场供种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将会直接影响到园区的生产情况。今年,天虹丝绸引进了第一批种蚕(用于繁殖蚕种)进行实验试养,有望能够提升园区自身的蚕种保供能力。

记者手记

  采访前一天,受访者特地提醒记者:不能喷香水、花露水之类的哦,小蚕尤其脆弱,对刺激性气味特别敏感。而催青室和共育室门口,也都放了消毒水、石灰等。采访拍摄的全过程,记者也都是在催青室和共育室门外的区域进行。半天的采访下来,能够深刻感受到孵化蚕卵和饲养小蚕的每个阶段,就像在呵护胚胎和婴儿,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指标”,这里的蚕宝宝可谓是“养尊处优”了。

  涪城区南片区蚕桑现代农业园区的高品质蚕丝能够达到6A级(桑蚕丝中的最优品质),成为爱马仕、LV、香奈儿等奢侈品牌的指定原材料,我想,答案就藏在蚕桑养殖的每一个严格的环节中。


(涪江观察记者 唐显枚 王何力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