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燕青
今年以来,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潮汹涌,4月以来已有牧原股份、宁德时代、钧达股份等逾10家公司宣布赴港上市或上市进展。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近40家A股公司递表或正式宣布拟赴港IPO,龙头企业带队成为常态。
牧原股份15日公告称,为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经充分研究论证,公司拟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研发创新及公司运营等用途。
钧达股份15日递表港交所主板,华泰国际、招银国际、德意志银行为其联席保荐人。钧达股份持续专注于高效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今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亏损1.0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宁德时代14日在一季报中透露,公司2月11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目前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并于4月10日通过港交所聆讯。据市场消息,此次IPO预计筹资规模至少达到50亿美元,这将成为继2021年快手上市以来,香港最大规模的IPO案例。
对于上市的目的,大多公司表示主要是为了推动国际化战略。如宁德时代在招股书中表示,此次港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重点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国际业务拓展及境外营运资金补充,为公司长期国际化战略提供资金支持。蓝思科技也称,赴港上市旨在进一步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
从赴港上市的A股来看,涵盖了多个行业,包括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新能源等。在已递表的队伍中,包含锂电巨头宁德时代、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医药生物龙头恒瑞医药等A股龙头企业。
业内认为,这些公司大多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它们希望通过赴港上市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去年以来,监管层政策积极支持A股等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去年8月,港交所宣布,降低特专科技公司上市的市值门槛,优化SPAC并购交易规则,加快合格A股公司审批流程等。去年11月底,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对于已经在A股上市的企业,如果符合一定条件,在港交所申请上市时可以进入快速审批流程。
众多A股公司赴港上市与当前港股市场流动性改善的背景也有关。港交所数据显示,前三个月,香港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42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44%。
对此,北方一家券商投行高管对记者表示,赴港上市可以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这对于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研发、扩大生产或进行海外扩张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通过“A+H”双重上市模式,企业不仅可以享受A股市场的优势,还可以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此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广泛的国际投资者基础。企业在香港上市可以提高其国际知名度,有利于品牌建设和国际市场的拓展。
在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看来,中国香港凭借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国际化地位以及专业服务体系,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超级联系人”角色。A股公司通过赴港上市,不仅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还可以借助香港市场的国际化平台吸引更多投资者,提升企业知名度。
瑞银证券预计,先A后H是今年IPO市场重要趋势,预计全年有逾30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其中大部分是大型A股公司,涵盖各行各业。
相关文章
展会现场。主办方供图比赛现场。主办方供图人民网深圳4月24日电 (李语)4月24日至26日,世界食品(深圳)博览会与深圳国际手工冰淇淋、烘焙及咖啡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同期举办。展会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来自全球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企业参展,覆盖食品与饮料全产业链。展会现场,众多精
2025-04-24 18:14:00【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姣】随着特朗普2.0时代的开启,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趋势愈发复杂,在高度波动与不确定性交织的关键性拐点,如何把握时代变局的底层逻辑,已成为全球各类发展主体的必修课。4月23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品牌系列活动“中欧2025思创会”走进郑州,以“解码产业趋势 重构财富配置”为主题,
2025-04-24 16:04:002025年4月24日,2025 年 4 月 23 日,康孚科技第五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以现场方式在公司大会议室召开。会议主持人是敖顺荣,应出席董事 5 人,出席和授权出席董事 5 人。本次会议在召集和召开等方面符合相关规定。会议审议通过了多个议案。包括《2024 年度总经理工作报告》《2024 年度董
2025-04-24 02:47:00【来源:四川省财政厅_工作动态】近期,财政厅会同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全流程管理的通知》,聚焦项目规划、实施、验收、管护等关键环节,坚持项目、资金一体化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控制,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立体式协同,全面提升项目实施效益和资金使用绩效。聚
2025-04-23 21:59:004月23日,上海车展开幕首日,雷科技/电车通受邀来到了本田中国展台。作为在国内扎根已久的日系车企,本田长期坚持与中国供应链企业合作,打造符合中国消费者要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去年本田烨品牌发布的同时,就公布了烨S7、烨P7、烨GT概念车三款产品,其中本田与东风汽车联合打造的烨S7、与广州汽车联合打造的
2025-04-23 16:36:00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