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甘肃】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抗大七分校:革命熔炉 薪火不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从华池县城东行约65公里,是林镇乡东华池村。这里属于子午岭北麓,群山环抱,林木葱茏。
在东华池村,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耸在半山腰间的宋代砖塔,此塔七层八面,巍峨屹立。宋塔身下,便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七分校(简称抗大七分校)旧址。
抗大七分校旧址内,砂石箍砌的窑洞呈U形排列。“院内22孔石窑,是学员当年亲手修建的,他们在这里生产、学习,然后奔赴战场、投身建设。”抗大七分校旧址景区管理所所长高志科介绍说。
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为培训干部和指挥员,1936年6月在陕北瓦窑堡创建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总校下设12个分校,抗大七分校便是其中之一。
1941年7月,抗大总校在山西省兴县李家湾以一二〇师教导团为基础,创办抗大七分校。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抗大敌后办学地点遭受严重破坏。随后,中央军委决定抗大七分校及所属陆军中学等开赴陇东地区,组建新的抗大七分校。
1943年,新的抗大七分校在合水县成立,彭绍辉兼任校长,喻楚杰任副校长。学校下设政治部、训练部、校务部、供给部、卫生部、办公室和文工队等。
后几经合并、辗转,1944年,抗大七分校校部机关和女生队在校长彭绍辉的率领下,从合水县迁至华池县东华池村。至此,抗大七分校在陇东的组建工作全部完成,总人数5200余人。
“当时人多窑洞少,很多学员还是傍山架棚,荒野露宿。”高志科介绍说,为解决校舍问题,彭绍辉等带领学员依山挖窑洞。经过两个多月夜以继日的奋战,全校共打窑洞690孔。
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国民党的封锁,彼时的运粮工作十分困难,抗大七分校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
在全体学员共同努力下,到1944年底,抗大七分校共开垦荒地6万余亩,生产粮食折合细粮共5650余石,养猪1300余头、羊1100余只、牛100余头,实现了粮食和蔬菜的全部自给自足。
“学员们既是学生,又是战士,既搞生产,也进行军事训练。”高志科说,当时的学习课程有政治课、军事课和文化课,老师们还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学员特点、当地实际情况、革命工作需要,把学员分成初中队、高小队、初小队,因材施教。
抗日战争胜利后,抗大七分校的师生分批离校,奔赴前线参加解放战争。1946年7月,抗大七分校最后一批学员离开华池,至此,在陇东历经三年的抗大七分校圆满完成党交予的神圣使命。
抗大七分校在陇东办学期间,为我党培养了5000多名党政军优秀干部和通信、机要、测绘、文艺、医务等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他们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的骨干力量和领军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华池县对抗大七分校旧址进行多次维修,利用这些石窑洞建成纪念馆,生动再现了抗大七分校学员们学习战斗和生产劳动的动人场景。多年来,每年都有结伴而来的抗大七分校健在学员以及他们的后代,到这里重访故地,追忆那段风华岁月。
抗大七分校旧址被省政府评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省委党史研究室确定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被甘肃省庆阳军分区确定为“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建设教育基地。
岁月不居,薪火不息。近年来,当地充分挖掘利用抗大七分校旧址的历史价值,依托南梁红色资源优势,积极承接国家和省、市、县各类主体班次,开展思政社教“开学第一课”、南梁与抗大红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300余场次,举办红色主题研学活动90余场次,吸引了100余万人次的广大师生和游客参与其中。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这是甘肃省张掖市生态环境局肃南分局工作人员郎文瑞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的雪豹(资料图片)。新华社发新华社兰州8月16日电 题:祁连山“记录者”:用镜头追踪野生生灵新华社记者何问8月,是祁连山最绿的季节。但对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郎文瑞而言,这却是一年中进山最少的时段。“繁殖期过去了,能拍到的
2025-08-17 10:08:00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遭遇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经初步排查,受特大暴雨影响,造成51条102.2公里公路受损,其中,国道1条0.2公里,省道1条6公里,县道2条24公里,乡道3条12公里,村道44条60公里,桥梁3座。灾害发生后,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和交通运输
2025-08-10 11:26:00原标题:今年甘肃继续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7月25日,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2025年调整全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确定从2025年1月1日起,为2024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本次调整继续采取定额调整、
2025-07-27 17:32:00穿越秦岭!天陇铁路最长隧道首段贯通7月10日,由中铁十八局承建的天陇铁路最长隧道——安化隧道5#斜井至出口段顺利贯通。天陇铁路正线全长215.25公里,为客货兼顾的区域铁路干线,途经天水市清水县、麦积区、秦州区,以及陇南市徽县、成县、康县和武都区。其中,安化隧道位于陇南市武都区佛崖镇至安化镇之间,穿
2025-07-13 16:17:00来源:【新甘肃】【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大七分校:革命熔炉 薪火不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从华池县城东行约65公里,是林镇乡东华池村。这里属于子午岭北麓,群山环抱,林木葱茏。在东华池村,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耸在半山腰间的宋代砖塔,此塔七层八面,巍峨屹立。宋塔身下,便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七分
2025-06-28 17:17:00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