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灵魂。
作为一座严重缺水城市,太原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16,水资源问题始终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命题。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市城管部门始终将城市节水放在城市管理工作的优先位置,不断提升城市水资源集约节约水平,努力探索“以水活城、以水润城、以水兴城”的创新发展路径。
爱水护水 从“政府行动”到“全民参与”
“淘米水可用来浇花,拖地板的水可用来冲厕所……”5月11日至17日2025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期间,市城管局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中心将一场场节水用水小课堂,送进小区、单位、学校,参加者既有小区居民和基层干部,也有幼儿园小朋友和在校大学生,大家悄然念好了精打细算的“节水经”。
在太原,爱水、节水日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家庭、企事业单位想方设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水妙招”“节水典型”不断涌现。
在山西医科大学,小便池冲厕装置——水满即冲式更换成了节水型红外感应式,厕所蹲坑安装了汽水增压阀,学生浴室喷头加装气水膨化阀并安装启用了刷卡洗浴智能控水器,水龙头也装上限流恒压阀,食堂用上节水型洗碗机……学校人均用水量逐年下降。“每套装置的节水效率在30%至70%之间。”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中心供水管理科科长祁祺介绍。
节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和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引导全社会形成爱水、护水的理念,树牢“惜水如金”观念,越来越多的单位拧紧水龙头,多了一点“精打细算”,少了一些不以为然,共同守护好太原“水缸子”。
管水用水 从“缺水之痛”到“高效节水”
水资源不仅是太原的灵魂,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面对人均水资源量严重不足这一“缺水之痛”,太原以系统治理破解发展难题,用技术创新激活生态价值,让每一滴水都流淌着绿色发展的智慧。
汾西重工因位于美丽的汾水西畔,“汾西”两字因此得名。为实现从“水忧”到“水优”,汾西重工投资350万元建成中水处理站,日处理生活污水500吨,满足了厂区内绿化灌溉、冲厕等用水需求;2020年起,前后共投资345万元实施电镀废水处理设备提标改造工程,日处理电镀水40吨,电镀废水经处理后车间回用,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兴华西街南排洪渠再无电镀废水排放;去年,汾西重工共投资25万元建立能源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实时监控和大数据统计分析,还投资10万元更换节水型洁具及感应龙头30余套,节约用水成效显著。
据统计,“十四五”期间,汾西重工万元产值用新水量从2020年的1.43吨减少到2024年的0.8吨,减幅44%。该公司提出,到2027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力争达到96%以上。
对年用水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工业用水户、服务业用水户,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每三年都会开展一次水平衡测试。水平衡测试,是指对用水单位用水单元或者系统的水量进行系统的测量、统计和计算,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对水平衡结果和用水单位在取、供、用、耗、排水等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判定,挖掘节水潜力,提出可操作的节水改进措施的过程,推动相关单位万元产值取水量的逐年下降。
2024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14.3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7.77立方米,分别比2020年下降26.19%、23.09%,跻身全省前列。
这座以水为魂的城市,正在新时代书写属于自己的“上善若水”篇章,让绿水青山的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熠熠生辉。
引水治水 从“资源约束”到“人水和谐”
碧水蓝天白鹭飞,闲倚河风观鱼肥。如今行走在汾河河畔,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各种鱼类在水里畅快地游着,一幅人水和谐的美好画卷正在并州大地上徐徐铺展。
“九河”复流,通过引入中水,将破除太原水资源短缺的约束,为汾河带来新的生机。5月17日,玉门河复流项目工地,河道清淤、堤岸修复、生态堤防建设如火如荼。这里将投资1.5亿元,在污水处理厂的中水获得“新生”,满足百姓盼水、见水、亲水、乐水的需求,打造全新的生态廊道,积极推动从“治水”到“活水”的转型。目前,城管部门正在推进城南、汾东、晋阳三座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提升改造,确保达到包括玉门河在内的“九河”复流水质要求。
水资源的价值觉醒,不仅体现在生态功能的恢复上,更在于将其转化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动能。
拥有1500亩各类苗木的太原市园林科创服务中心,采用滴灌这样一种更为节水的灌溉方式。去年,在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中心大力支持下,该中心对圃地内苗木浇灌系统进行提升改造,将原来的滴灌管网接入智能灌溉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控土壤的温度、湿度等信息,还可以根据天气、苗木品种、苗木土壤水分含量等信息由系统自动采集,为苗木提供灌溉依据。滴灌直接将水输送到根部,蒸发量降低60%至70%。市园林科创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接入智能灌溉系统后,可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灌溉,相较之前的传统滴灌模式,可再次达到节水20%至30%,极大地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和效果。
太原的节水、治水实践,融合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多重目标,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城水相衬、山水相映、林水相依的城市景观,正在成为太原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亮丽名片。
太原日报 记者 任晓明
相关文章
8月18日,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发布消息,该市将启动新一轮市区拥堵点治理,其中包括金寨路-南一环交口、北一环-阜阳路交口、西二环-黄山路交口、东二环-北二环交口等。自2018年以来,合肥市通过科学编制市区年度交通拥堵点治理专项行动计划,多轮次推进拥堵点治理,已累计治理五里墩北上桥口、东二环路与南淝河路交
2025-08-18 12:39:008月16日,“读五脉 懂广州——‘带你读懂广州’书系新书分享会”在2025羊城书展主会场举办。分享会以“读五脉 懂广州”为主题,围绕广州的山脉、水脉、城脉、商脉、文脉五大维度,带领现场嘉宾及观众领略了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独特魅力。分享会伊始,现场播放了“带你读懂广州”书系宣传短片,生动展现了广州山
2025-08-17 09:13:008月15日,由市文旅局、市城镇联社携手太原植物园主办的“古建艺韵·植此相逢——太原古建工艺美术作品展”,在太原植物园主展厅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为期10天,集中呈现太原及山西地区古建筑艺术的深厚底蕴。展览精选木雕、砖雕、琉璃、榫卯等古建筑模型及构件类工艺美术精品百余件,其中,荣获本年度中国工艺美术博览
2025-08-17 06:38:00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省财政近日下达正向激励资金1000万元,对2024年度河湖长制工作成效好的10个县(区)给予奖励,每个100万元,包括福州晋安区、罗源县。该资金主要用于河湖巡查、设施维修养护、河湖监测监控、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建设等。福建自2023年起,已连续两年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正向激励政策,累计安
2025-08-15 10:02:00近日,湖北省天门市有网友发帖分享,她于2024年5月生下二胎后,出院时领取了2300元住院补贴,今年6月又收到4200元产假补助,每月还能领取800元育儿补贴,购房时更获得6万元补贴。“政策实实在在减轻了家庭负担。”她说道。8月12日,记者电话咨询天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政策规定:二孩家
2025-08-13 09:56:00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