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头条##芜湖头条##湾沚区##村庄#
站在青弋江的堤岸上远眺,水波不惊地绕过沙洲,几只鸠鸟掠过水面,翅尖点碎了河湾里的倒影。千百年来,这方水土滋养的不只是稻麦荷莲,更有一串串扎根在泥土深处的村名,它们如同河床上沉积的卵石,每一块都裹着一段往事,藏着几代人的悲欢。
若你沿着圩堤慢慢走,会与一个个有故事的村落相遇。
在陶辛镇,胡湾村的老人们最爱说起“宣潭胡湾”的来历。南宋时胡铨的后人自江西庐陵辗转迁徙至此,见青弋江在此拐出一道温柔的水湾,村口又有一泓清潭如镜映天,便以“宣潭”为号扎下根来。1909年,当中国大地还拖着辫子时,胡湾人已在宗祠里办起了芜湖县第一所新式小学——两斋小学。百年书香浸润,从这里走出了67位教授与高级人才,村口石桥的苔痕里都透着文墨气。
离胡湾不远的圩埂深处,藏着街口陶家。南宋末年,东筦陶氏一族中的陶居信,因长兄陶居仁抗元殉国,“常感愤,欲追其风烈”,携家迁居此地。当时这里四面环水,唯有一片狭长土地与外界相连,恰如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因距祖居地东筦街市仅四里,成了出入必经之“口”,遂得名“街口”。光绪年间的《丹阳陶氏族谱》里仍记着当年“乔木森秀,清流环绕”的盛景。如今穿行村中,偶见深埋土中的石狮残躯,那是民国“维新堂”祠堂最后的印记,700年风云化作老人烟袋锅里明灭的一点星火。
再往陶辛圩西北走,便是四门村。元末兵荒马乱中,奚氏一家逃难至陶辛圩,在庙基园(今老村)落脚。待子女成人,其中四兄弟分居现址,四户人家四座门庭,“四门”之名由此落地生根。1954年设乡时,这个质朴的名字被郑重写入行政区划,至今村中老人仍能指认当年门址石础的位置。
顺着水流向东,红杨镇的地界上,铁冲自然村卧在山坳里。明朝万历年间,万氏一支从泾县桃花潭迁来,发现山冲中褐铁矿脉裸露如龙脊,便以“生铁冲”呼之。岁月淘洗,如今“生”字已褪去,唯余“铁冲”二字铿锵如初。村里那对清代的石旗鼓,曾是万姓财主宅院的守门者,如今静立在荒草间,看鹭鸟掠过三千亩山林。
同镇的西河社区,名号里淌着一条古河的记忆。青弋江在明代被称作“西河”,商船在此停泊交易,渐渐聚成市镇。光绪《宣城县志》里还留着“西河镇,商舶所聚”的热闹。如今老街石板路上,吴氏烙画、弋農古琴的铺面依然开着,糖画挑子走过,空气中便荡起麦芽甜的涟漪。
转至六郎镇,官巷村的故事带着士大夫的清风。北宋末年,陶氏一族在此定居,到明代竟出了十三位官员。为避官场礼数与宗族伦常的冲突,官员们各修巷道出入,“十三官巷”遂成村名。最年长的陶汝励官至龙图阁学士,返乡时见恩师德贤子向自己行跪拜礼,心中不安,特辟“登仕巷”独行。其子陶炽更高中探花,却一生以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为训,居乡时布衣简从。如今村中水道纵横,游客乘舟穿行,橹声搅碎“枕水官巷”的倒影,仍能触到那份士大夫的端方。
花桥镇的九十殿村,则回荡着信仰的钟声。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敏灵观在此奠基,历时八十八载寒暑,终扩建至九十间殿堂,乡民遂以“九十殿”呼之。每年农历二月二至初八,庙会人潮如织,香火熏红了檐角,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匾额下,老道士的诵经声与油煎粑粑的滋啦声响成一片。
若问湾沚镇名从何来?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置县时,官吏见青弋江在此盘曲如肠,沙洲沚渚星罗棋布,“湾沚”二字便落进了竹简。如今蟠龙社区的名字,仍延续着水流的记忆——光绪十二年《重修蟠龙圩碑记》上,“水势蟠曲,故名龙圩”的刻痕犹在,见证着清代移民驯服江河的雄心。
而镇东的桃园村,千亩桃林灼灼如霞,南宋状元张孝祥的后裔在“相思园”自然村生息八百年。村口立着张孝祥石像,衣袂飘举如欲乘风归去。2016年洪水滔天时,村民王能珍潜入激流探查管涌,再未归来。如今他的纪念馆与张孝祥像并肩而立,文人风骨与烈士肝胆,在桃林深处铸成一座村庄的脊梁。
这些刻在土地上的名字,是湾沚最生动的密码。胡湾的书香、官巷的清风、九十殿的梵钟、铁冲的硬气,交织成青弋江畔的千年长卷。当游客抚过西河古镇斑驳的砖墙,当学子走进胡氏宗祠的旧学堂,当农人把“四门村”的路牌擦得锃亮——历史从未死去,它只是化成一个个名字,在炊烟升起处,等着一代代人轻轻念起。
相关文章
#安徽头条##芜湖头条##湾沚区##村庄#站在青弋江的堤岸上远眺,水波不惊地绕过沙洲,几只鸠鸟掠过水面,翅尖点碎了河湾里的倒影。千百年来,这方水土滋养的不只是稻麦荷莲,更有一串串扎根在泥土深处的村名,它们如同河床上沉积的卵石,每一块都裹着一段往事,藏着几代人的悲欢。若你沿着圩堤慢慢走,会与一
2025-08-18 06:08:00以色列国防军当地时间14日午间发布消息称,以军确认在此前的军事行动中成功暗杀了9名伊朗高级别科学家,以色列称这些科学家正在为伊朗获得核武器做出贡献。(@央视新闻)
2025-06-14 18:11:00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家发镇联三村,有一处名为板石岭的古老村庄,它坐落于连绵山岭与清波碧水之间,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该村有华东目前已知最大的古桂花树群,百年桂花树287棵,最古老的桂花树已有近千年树龄。4月16日,全国多家主流媒体来到该村板石岭景区,欣赏华东最大的古桂群落,实地感受千年古村如何用“桂文
2025-04-17 12:33:004月2日,“青春华章・恰同学少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式暨“一堂思政课”活动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正式启动。作为中央网信办2025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项目,“青春华章・恰同学少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以“线上线下融合、理论实践结合”的创新模式,为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开辟了多维路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2025-04-06 12:40:00【那条刻有你名字的路,现在已繁花似锦】大钊路、延乔路、一曼街、方志敏大道……今天,他们的名字被写进华夏大地的街头巷尾,每一位英烈,都是一个信仰的高地、一座精神的丰碑。他们用热血与牺牲,立起永不褪色的路标,指引着后来者走向更壮阔的征程。清明风起,山河回响。他们的名字,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刻在城市的记忆里
2025-04-03 17:50:00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