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回应社会关切、规范法律适用、统一裁审标准,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案例聚焦社会保险、竞业限制等问题,重点明确用人单位不能通过变相调整工作岗位降低孕期女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应当补足抚恤金差额、主体不适格的竞业限制协议不具有约束力等法律适用标准。
用人单位能否因女职工怀孕调岗降薪,今天发布的一起典型案例进行了明确。
案情显示,赵某于2022年1月入职某科技公司任工程师,双方订立的劳动合同约定:
2023年2月,赵某告知某科技公司其怀孕事实,某科技公司未与赵某沟通协商便直接向赵某所在的项目组宣布“赵某退出所在项目组”,赵某反对无果后未再上班。此后,某科技公司主张赵某未参与项目并按照3000元/月的标准支付赵某孕期工资。赵某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某科技公司按照17000元/月的标准补齐孕期工资差额。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用人单位能否因为女职工怀孕调岗降薪。
本案中,某科技公司要求赵某退出所在项目的行为,既不符合双方劳动合同约定的等待项目期间的情形,也未征求赵某本人的同意,更未经医疗机构证明赵某存在“不能适应原劳动”的情形,属于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规定,变相调整孕期女职工岗位的情形。该公司以赵某未参与项目为由降低赵某孕期工资标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的规定,因此仲裁委员会依法裁决某科技公司按照赵某原工资待遇17000元/月的标准补齐赵某的孕期工资差额。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要求,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对保护女职工劳动权利与身心健康作出了特别规定。实践中,用人单位在开展日常用工管理时应注意依法保护女职工尤其是孕期、产期、哺乳期(以下简称“三期”)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不能通过变相调整工作岗位、提升工作强度等方式侵害“三期”女职工的劳动权利,也不能违法降低“三期”女职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同时,女职工也应科学评估自身身体状况,正确看待不能适应原劳动等特殊情形,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总台央视记者 张赛)
相关阅读
聚焦社会保险、竞业限制!人社部、最高法联合发布第四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赵羽祺
相关文章
原标题:扣好职业道德的“第一粒扣子”近日,中宣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作出全面部署。《纲要》强调,牢固树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体现新时代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引导各行业各领域弘扬新
2025-04-25 09:22:00【来源:淄博市博山区人民政府_政务要闻】4月23日,博山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张浩到会指导,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青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赵洪华致辞。刘青指出,区志愿服务联合会要团结引领全区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履职尽责、创新进取
2025-04-25 04:37:00□本报记者 李飞哈尔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壮大实体经济的“主引擎”、实现产业升级的“生力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56.1亿元,占GDP比重由2021年的42.5%提升
2025-04-24 10:29:00新黄河客户端上海4月23日电(记者谭登方)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记者在比亚迪腾势展台获悉,其首款概念跑车——腾势Z为全球首秀,采用PureEmotion“驭心流形·本真之境”全新设计理念,并将搭载中国首款全栈自研的线控转
2025-04-24 01:04:00【来源:四川省财政厅_工作动态】近期,财政厅会同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全流程管理的通知》,聚焦项目规划、实施、验收、管护等关键环节,坚持项目、资金一体化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控制,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立体式协同,全面提升项目实施效益和资金使用绩效。聚
2025-04-23 21:59:00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