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蚂蚁基金发布一站式指数投资服务平台“指数+”,由多家机构提供更稳的宽基指数增强产品,双方还联合共建更丰富的工具与服务,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长期配置需求。
从场内爆发到场外觉醒,指增基金成指数投资“新宠”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加速迈入指数化投资时代。场内ETF作为行业第一轮爆发的“引擎”,凭借高效透明的工具属性,吸引了大量机构资金涌入,最新公开数据就显示,截至4月18日,全市场ETF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
与此同时,场外市场正以其更广泛的客群、更多元的策略空间,为个人投资者开辟新的指数投资路径。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场外被动权益类指数基金规模达3.96万亿元,首次超越主动权益类基金。相比完全复制指数的传统指数基金,能够通过量化策略等灵活调整、获取超额收益的指数增强基金(简称“指增基金”),也逐渐成为场外个人投资者的新宠。
据《指数增强基金全景报告》,截至2024年9月,国内指增基金规模达2341亿元,较2018年增长348%,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超70%。上海证券统计显示,过去一年间(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指增基金平均超额收益率达2.17%,超七成产品跑赢基准。
在投资者的配置需求与持续的超额表现下,随着中证A500等宽基指数的发布,行业迎来了指增基金的发行热潮。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今年申报产品数量同比增长近3倍。
“相较于主动管理型基金,指增基金不仅关注超额收益的绝对值,更强调其持续性和稳定性;而相较于纯被动跟踪型基金,指增基金并非简单复制指数表现,而是设定了更高的收益追求。”富国基金副总经理李笑薇认为,场外指基市场或将接过行业增长的“接力棒”,其中指增基金在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和性价比上具有优势。
然而,随着场外产品数量激增,“选不准、拿不住”的痛点愈发突出。蚂蚁基金调研数据显示,投资者在选择指数基金时排名前三的困惑依次是:不知道何时选、选什么、看不懂。这些问题成为场外指数投资迈向2.0时代的关键挑战。
破解配置、选品等难题,蚂蚁基金差异化布局指数服务
面对场外投资者的迷茫,蚂蚁基金于4月22日正式推出指数投资服务新平台“指数+”,旨在通过一站式解决方案,破解选品、配置与择时难题。
在“指数+”首页,投资者可清晰理解“宽基+行业”、“国内+全球”等多元配置逻辑。平台将复杂的大类指数通过可视化的行情看板进行直观展示,并科普不同风险收益类型和参考配置方案。例如,对于追求相对稳健收益的用户,可通过平台展示的“宽基打底+行业轮动”的思路搭配;而对全球化配置需求旺盛的投资者,可进一步搭配国外市场的指数基金,进行跨市场多元配置。“近几年市场波动变化较快,在指数投资领域,普通投资者也需要更重视分散配置,在配置的视角下再选择适合的指数基金。”一位基金行业人士表示。
针对备受关注的宽基指数增强基金,蚂蚁平台推出了“追求年年增”服务,通过“多策略组合增强”“严控行业偏离度”等指标,筛选长期跑赢基准的优质基金,并持续跟踪其表现。平台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入选“追求年年增”的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平均相对沪深300指数的累计超额回报高达39.2%。
在行业指数领域,蚂蚁基金整合平台上23家基金公司的高胜率轮动模型,为投资者提供更多赛道机会和风险的提示。例如,当投资者查看新能源板块时,可以看到多少家机构模型一致看好,多少家发出风险信号,并附上估值、盈利增速等关键数据,辅助投资者理性了解相关指数和指数基金。此外,平台还提供目标投、智能定投等工具,进一步帮助用户实现“低位加仓、高位止盈”等纪律性操作。
“宽基选指增,行业看信号。我们在产品上增加稳健的指数增强基金产品,在服务上增加潜力信号工具,共同构成‘指数+’平台。”蚂蚁集团财富事业群副总裁郑艳兰强调,蚂蚁基金希望和行业一起打好“产品+服务+陪伴”三大基建,帮助投资者实现长钱长投。
场内外协同互补,开启指数投资“双引擎”时代
场内ETF与场外指数服务的互补,正推动中国指数投资进入“双引擎”驱动的新阶段。
在一位基金业内人士看来,场内ETF凭借高流动性与低成本优势,成为机构资金配置的核心工具;而场外指数则通过个性化配置、超额收益筛选等服务,满足个人投资者的深度需求。这种差异化互补不仅避免了同质化竞争,更激活了场外市场的长尾潜力。
根据蚂蚁基金发布的场外指数投资者数据,截至2024年底,投资者平均持仓2000元,累计超1100万人开启指数基金定投,平均持有时长1239天。2024年投资者平均收益率为4.14%。
上述基金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指增基金在指数基金中的规模占比较低,相较于成熟市场存在显著提升空间,有望成为带动场外指数发展的新引擎。同时,指数行业在产品之外更注重服务的探索,有望迎来 “服务驱动增长”的新模式。
“在全民指数时代,我们呼唤更优质的产品,并期待与行业共同贡献资产配置的新趋势。因为指数投资的终极目标不是战胜市场,而是让普通人也能分享时代红利。”郑艳兰表示。在她看来,这场服务升级的背后,折射出中国财富管理迈向“产品+服务”精细化探索的新阶段。(文/金多多)
(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文章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信息使用管理的通知》等政策落地,建立覆盖电子病历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已成为刚性合规要求。当前医疗机构面临账号认证防护薄弱、纸质文件流转效率低下、敏感数据跨系统传输风险、关键操作时间可信度不足等安
2025-07-25 00:04:00受基建、煤炭板块大涨影响,资金强势流入相关ETF,本周前两个交易日,建材ETF(516750)等吸引了超10亿元资金净流入,化工ETF、基建50ETF、钢铁ETF、煤炭ETF等普遍“吸金”。科创债ETF整体成交依旧活跃,不过,较上市之初有所降温,多只ETF单日成交额回落至百亿元以下。首批85只“指数
2025-07-24 03:29:00编者按: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内需市场潜力持续释放的当下,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产业如何通过拓展内销实现转型突围,成为观察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窗口。广东作为外贸大省,众多产业在全球化浪潮中崛起,却也面临着海外市场波动带来的挑战。南方网联合广东省商务厅推出“粤贸一线观”系列产业观察,聚焦广东外贸依存度较高产
2025-07-23 14:13:00一、证券市场回顾南财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昨日(7月21日,下同)上证综指日内上涨0.72%,收于3559.79点,最高3560.63点;深证成指日内上涨0.86%,收于11007.49点,最高11008.48点;创业板指日内上涨0.87%,收于2296.88点,最高2297.14点。二、融资融券情况昨
2025-07-22 10:50:00【大河财立方消息】近日,国产AI算力基建服务商基流科技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上海国投孚腾资本和国方创新联合领投,克拉玛依城发基金、张江燧芯基金跟投,老股东卓源亚洲连续四轮追加投资。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与团队建设。官网显示,基流科技主要从事大规模算力集群的通信网络建设,并提
2025-07-21 15:10:00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