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百科 手机版

解读金融新规!看银行如何"变身"科技企业成长好伙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3:00:00    
3月5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为银行业参与股权投资带来新机遇,标志着银行股权投资业务由过去的间接参与转向直接参与,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变。股权投资因与科技企业的成长特点更相适应,被认为是丰富我国科技金融供给、提高金融质效的重要方向。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金融团队主管李佩珈撰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股权投资业务的演进历程及典型案例,重点对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进一步落地及优化的方向。

李佩珈认为,产业前景难预料、企业难估值是科技企业融资中的关键难点。为此,要发挥好政府作用,助力解决好科技产业发展的“可见”、企业商业模式的“可理解”、金融交易的“可信”问题。加强共享,通过搭建产融对接平台等多种方式,帮助金融机构洞见产业发展大趋势。应加强政策引导,解决好科技金融的“可见”“可理解”和“可信”问题。强化赋能,为企业提供投融资咨询服务。为早期科创企业提供包括工商注册、投融资、法律法规等培训服务,降低创业风险;整合工商、税务、法院、银行、担保等数据,发布投融资信息,帮助金融机构洞见产业发展前沿。提供增信,解决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是欧美德日等国家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常用做法,也是政策性金融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我国也宜借鉴相关经验,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的担保意愿和担保能力,提高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风险分担和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等科技交易中介机构,帮助金融机构解决无形资产质押面临的难估值、难流转、难变现等困难,实现知识产权的金融赋能。

政策性金融是政府直接参与科技企业投资的重要方式,对于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具有重要作用。李佩珈建议,未来既要进一步优化政策性金融供给,也要更加注重形成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合力。优化政策性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在支持科技创新、重大关键产业转型升级、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政府引导基金的示范和杠杆作用,注重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要进一步发挥好其撬动放大作用,通过调整完善产业引导基金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等方式以提高运营效率。更好发挥好银行在直接融资中的作用,提高银行投行化服务能力。近期,金融管理部门允许银行系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工商企业股权投资,这对丰富股权投资参与主体、扩大资金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李佩珈提出,应更加重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助力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培育。国际经验表明,资本市场是支持科技企业最有效的融资方式,美国是重视发展资本市场的典型代表,德国和日本重视通过“全能银行”和“主办银行”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股权性资本,未来我国也应更加重视发挥股权融资在优化科技金融供给中的枢纽作用。从投融资两端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围绕增加优质资产供给、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多元化退市通道、净化投资环境、严惩财务造假等行为、提升股民投资获得感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改革,切实打造一个有活力、有韧性、投融资两端互促平衡的资本市场。围绕私募股权“募、投、管、退”各环节,形成更加高效规范的运作模式。私募股权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底层塔基,是股权投资重要资金来源。当前,我国私募股权进入调整过渡期,在募投管退等环节都面临诸多新挑战。未来,要围绕上述问题,拓宽资金来源、丰富投资主体、创新退出方式推动私募股权高质量发展。







图片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柳立
编辑:杨致远
邮箱:fnweb@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