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区通道街街道三顺店社区(以下简称三顺店社区),现有居民2476户,4960人,社区工作人员26名。三顺店社区副书记刘欢欢介绍:“三顺店的名字最早是个店名,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北上武川的必经之地有一个车马大店叫作‘三顺店’,寓意‘来顺、去顺、生意顺’。时光变迁,不变的是三顺店的名字,变了的是三顺店的面貌。伴随社区基层党建的不断加强,大家对‘三顺’作出了全新的诠释,即‘党风顺,社情顺,民意顺’,如今的三顺店社区呈现的是党群心相通、力相合、情相融的和谐社区面貌,为城市文明增添了活力。”
“党风顺”引领 让文明之花绽放
三顺店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实际行动与暖心关怀,全面开启帮扶行动,为近百名自闭症孩子及其家庭带来希望。
刘欢欢说,在帮扶自闭症儿童行动中,社区党委整合办公空间,开辟专属活动场地,配备桌椅、玩具和休息设施,给孩子们打造安全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广募志愿者,邀请专业老师,开设烘焙、舞蹈、非洲鼓等公益课程。助力他们打开心扉,学会用肢体交流。
三顺店社区党委辖4个党支部,共有在册党员151名,报到在职党员812名。多年来,三顺店社区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搭建“红色学习讲堂”,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模式,带领支部党员及辖区居民广泛开展各类活动325场。辖区8个老旧小区全部由党员牵头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实现了准物业管理,小区楼栋长、单元长70%由党员担任。设立政策宣传、民族团结等8个先锋岗位,加强对各族群众的政策宣传和法治教育,发现并有效化解邻里之间矛盾纠纷237起,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社区顺”服务 百姓乐享文明生活
在社区生活中,琐事繁杂,居民在面对各类手续办理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为切实解决居民的烦心事,三顺店社区积极推行帮办代办服务,打造家门口的“政务服务站”,让居民办事“零跑腿”或“最多跑一次”。
“小刘,我的手机一直黑屏,怎么也打不开,你能帮我看看吗?”4月15日,家住祥和小区三号楼的83岁张奶奶,拨打网格员小刘的电话,不到10分钟,小刘便来到张奶奶家,通过检查和了解,小刘发现张奶奶的手机可能是因为进水导致的黑屏,在征得张奶奶同意后,小刘将手机送到维修店维修,两个小时后手机顺利开机,张奶奶开心地拉着小刘的手表示感谢。
三顺店社区居住着汉、蒙、回、满等7个民族的居民,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8%。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社区完善了“三必清、三必谈、三必帮”流动人口长效服务管理机制,即对社区各族流动人口做到来源地清、暂住地址清、工作职业清;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每月进行一次电话交流,每季度进行一次见面谈话,每年组织一次座谈;就业困难必帮、办理手续必帮、生活困难必帮。社区党委创新性提出“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服务新举措,采用网格“红蓝民情单”广泛收集各类问题,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98件。
“居民顺”生活 共筑文明和谐大家庭
“又要交养老保险了,可是我怎么也不会,你们能帮帮我吗?”近期,面对辖区王大爷等人的诉求,为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对养老保险政策的知晓率,三顺店社区随后展开了帮办代办服务,积极开展养老保险政策宣传与咨询活动,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让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刘欢欢介绍,帮办代办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居民详细讲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条件、缴费档次、政府补贴、待遇领取等政策内容,并针对高龄、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代办服务,手把手指导线上缴费流程。“以前总觉得养老保险政策复杂,自己弄不明白,现在有工作人员帮忙讲解、代办,心里踏实多了!”体委小区居民王阿姨在办理参保手续后满意地说。
刘欢欢表示,为了让辖区居民共享幸福生活,三顺店社区创新性地提出“社区蜂巢”理念,吸引内蒙古芸公益协会、呼和浩特十方缘等35家社会公益组织入驻“蜂巢”,有效破解社区专业化服务力量不足的瓶颈,实现了公益项目和便民服务的有机结合。社区博爱公益学堂对78名留守儿童、困难儿童开展帮扶慰问;内蒙古芸公益协会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禁毒宣讲活动百余场;内蒙古七色阳光公益联盟针对辖区自闭症、唐氏综合征儿童以及发育迟缓的儿童开展“我是小小厨师长”特色烘焙课程和非洲鼓课程千余场。在社区的带动下,各族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也感受到了社区服务的诚意。
文明单位作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火车头”,立足公益、结合本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面向社会、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传播文明理念。近年来,三顺店社区围绕“服务为民、奉献社会”,从细处着眼、从微处入手,以“绣花”功夫做实工作细节,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将文明社区创建和社区精细化管理等工作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发扬“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优良传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理念、聚合力,让精神文明既“走”进居民生活,又“住”进群众心田。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马妍)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魏颖
丨审核:舒雨
相关文章
近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内蒙古艺术学院文艺表演实践队、团县委开展了以“校地共建进社区 文明实践惠民生”为主题的文艺活动,生动诠释了校地共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精准服务基层的积极探索。活动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化“校地联动”机制、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实践。组织内蒙古艺术学院优秀青年学生组
2025-07-04 09:29:00志愿者向市民发放爱鸟护鸟宣传册 这两天,在莲湖区土门街道惠民南坊社区,积极的爱鸟护鸟行动,让保护鸟类的理念浸润人心。 7月2日,社区广场上,几张摆满宣传册、鸟类知识展板的长桌,构成了临时宣传点。志愿者将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递到过往行人手中。面对好奇驻足的年轻人,志愿者用手机展示濒危鸟类朱鹮从
2025-07-03 07:54:00“00后”,在父母眼中或许仍是需要呵护的孩子,在同事眼中可能还带着几分初入职场的稚嫩,可能还被视为需保护、要关照的一代。然而,悄然之间,他们中已有许多身影拔节生长,变得坚韧而有力。更有佼佼者,选择在鲜红的党旗下郑重宣誓,将青春的誓言汇入时代奔腾的洪流,以个人的奋斗注解家国的梦想。 今天,我们聚
2025-07-01 09:03:006月29日清晨7点,20余名身着蓝白志愿服的大学生已在社区服务中心门口站成两排。他们手中挥舞着绘有机器人图案的手牌,迎接第一批小客人——当第一位小姑娘拽着妈妈的手跑过来时,志愿者小李立刻蹲下身,递上一枚印着AI机器人图案的徽章:“欢迎加入‘未来科技小纵队'!”这是和丰社区“爱心暑托”公益项目第四年启
2025-06-30 09:42:00百善德为本,敬老孝当先。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保障广大山区老人生活,让山区老人老有所养,同时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满足老人物质与精神需求,探索公益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新模式,福建省微公益协会携手德化县河长制办公室、德化县上涌镇政府等单位于6月21日走进曾坂村、湖头村开展入户关怀慰问主
2025-06-25 18:26:00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