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2.3万余人
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已聚集2.3万余人的校企导师队伍
2100多名
首批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生将于7月毕业
67名
首届专项试点硕士中,已有67名学生用创新性成果申请学位
3年前启动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即将迎来“小成”时刻。
6月17日,卓越工程师培养现场交流推进会在重庆举行。会议透露,首批2100多名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硕士生即将于7月毕业,标志着“产教融合首次实现全流程贯通,这是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小成’的里程碑时刻”。
如今,教育部正系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在此关键节点上,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的“小成”经验,正有力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大成”目标。
实践成果申请学位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学位法明确规定,学位申请人可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或者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申请博士、硕士学位。探索形成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工程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标准,以评价改革为牵引推动培养模式的迭代升级,是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推进会上传来好消息,首届专项试点硕士中,已有67名学生用专利、产品设计等创新性成果申请学位,成为“最早吃螃蟹的人”。
与2100多名毕业生相比,虽然67名学生的数量占比只有3%,但“这是实践成果申请学位‘从0到1’的突破,是评价改革落地见效的有力证明,更是打破传统学术评价标准、接轨产业实际需求的重要标志”。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纷纷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突破,来自不懈推进,积极探索。
202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申请学位实践成果基本要求(试行)》,首次明确了通过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标准和程序,进一步强化专业学位以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培养定位和标准。
有关高校积极推进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探索。“我们制定实践成果申请学位实施细则,探索质量标准与流程,首位以实践成果申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已通过答辩。”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介绍,学校聚焦流程再造、能力重塑,建立“工程知识素养+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分类培养标准,研制出样机、样件代表性成果均可作为学位申请条件。
长期聚焦,长期攻坚。来之不易的突破面前,有关各方仍保持清醒头脑。
面对高校标准流程仍需细化、仍需打消导师顾虑和学生观望心态等问题,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完善实践成果实施细则、建设实践成果抽检专家库等方式,“全面攻坚、全面铺开学位评价标准改革”。
“西北工业大学将做好知识产权归属,确保实践成果合法使用和有效转化,做好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保障实践成果质量。”李言荣说。
高质量课题和导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来自产业界的高质量课题是校企合作的核心,也是开展有组织科研与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企业课题的创新实践性、培养支撑力与校企导师研究方向、学科专业的匹配精度,直接关乎育人效能。
3年来,有关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为例,该公司建立企业课题库,构建起青年学子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技术攻关、试验验证到成果落地的完整工程实践链条。
“高质量产业课题,有效弥合了工、学鸿沟,解决了工程技术人才与科研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党组副书记李守武认为,持续深化校企产教协同,坚持聚焦国家战略急需,是产出高质量课题的必经之道。
校企联合培养,核心在实践,关键在企业导师。中国船舶集团严把导师选聘关,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和扎实理论功底,从高级技术专家、重大工程型号总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中选出企业导师,深度参与学生培养方案制定、课题遴选、实践指导、论文把关等关键环节。
“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入企工程硕士117人已产生专利报告等各类成果。”中国船舶集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于雷说。
目前,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已聚集2.3万余人的校企导师队伍,其中超过半数来自企业,并有300多名高校导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如何切实激发校企师资队伍内生动力,有效破解“两张皮”难题,考验产教融合成色。
“我们将导师育人成效纳入各类评优评先加分项,为导师提供必要的实践保障、经费支持。”于雷说,中国船舶集团每年在联合培养高校开展校企导师实践项目对接活动20余场,引导校企联合导师开展工程创新“揭榜挂帅”,不断深化双方交流。
卓越工程师培养已成教育自我变革的关键突破口
3年来,高校、企业、政府协同推进,首次实现工程硕博士有组织、成建制、大规模的校企联合培养。其间,各类改革加速推进,各项政策接连出台。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卓越工程师培养正在引领研究生教育范式变革,打破了传统人才培养内循环,真正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卓越工程师培养已成为教育自我变革的战略突破口”。
突破口,在于以试点改革破除制度障碍——
通过3年先行先试,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为各地各校想实招、出硬招,为教育体制机制变革搭建试验场。
北京在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等育人新载体过程中,汇聚政产学研用金各界资源,全面推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组织保障,构建全创新链聚力攻关新模式,培育有用的人才,产出能用的成果。
重庆大学把握卓越工程师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培育之间协同共生的内在关系,通过将培养工作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完善多学科培养模式,将培养前置到本科阶段,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破口,在于以模式推广重塑教育生态——
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形成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获得教育战线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
北京市统筹推进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中关村学院等新型科研育人载体建设,推动各高校持续深化育人改革。“我们还将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探索在医学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借鉴卓越工程师改革思路,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说。
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已经启动,在此背景下,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产生的重要示范意义,影响深远。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以试点突破与模式推广双轮驱动,引领范式变革、重塑教育生态,实现产教融合的示范效应从‘点上突破’到‘面上革新’的本质提升。”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说。(本报记者 高毅哲)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8月18日,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发布消息,该市将启动新一轮市区拥堵点治理,其中包括金寨路-南一环交口、北一环-阜阳路交口、西二环-黄山路交口、东二环-北二环交口等。自2018年以来,合肥市通过科学编制市区年度交通拥堵点治理专项行动计划,多轮次推进拥堵点治理,已累计治理五里墩北上桥口、东二环路与南淝河路交
2025-08-18 12:39:00岳阳市交通局为G4高速扩容工程劳动者送防暑物资岳阳晚报8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垦 通讯员 张湖)连日高温席卷岳阳,G4京港澳高速扩容工程平江段工地上,施工人员仍坚守在红线放样与挖沟生产一线。8月11日,岳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G4岳阳段扩容工程工作专班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张建辉带队开展
2025-08-12 15:06:00湖北日报讯(记者张慧华、通讯员张涛、薛晶晶)“今年2月,我读完《湖北日报》黄旭华院士的文章,泪流满面。这坚定了我继续锻炼减重、报考军校的梦想,把热血都奉献给祖国的万里海疆。”7月21日,在襄阳市军分区,襄阳三中学生张加恒庄重地接过海军工程大学送达的录取通知书。在今年的高考中,他以597分(物理类)被
2025-07-21 22:31:007月10日,记者了解到,作为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仙游县总医院迁建项目的内装修工程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标志着新院区全面启用进入倒计时。仙游县总医院新院区占地238亩,总建筑面积达15.1万平方米,包括4层的门诊医技楼及急救中心、15层的住院综合楼、13层的综合楼、4层的传染楼,项目规划床
2025-07-11 20:46:00近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空调销售及安装需求显著增长,美的空调在黑龙江和吉林增长近4倍!近期单日最高安装量更是打破了公司成立以来的历史记录!美的依托其19万+专业认证工程师及覆盖全国100%区县的6000多个智慧服务网点,迅速启动了响应机制,确保每一位用户都能及时享受到清凉舒适的环境。目前,来自惠州、
2025-07-08 17:20:00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