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在传统文化中,干支时间与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起始,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当斗柄指向正东偏南的“乙”位时为清明节气。
“廿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然后顺时针旋转,当斗柄指向“乙位”时,为清明节气。西汉至清初采用“圭表测影”(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清明节气从冬至日算起,即在冬至后第105天。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黄经度数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当太阳黄经达15°时,为清明交节点。交节时间每年都在公历4月5日前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五个节气,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另《岁时百问》是这样解释的:“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
清明节融合寒食节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寒食节禁火、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上古的改火旧习,即如《周礼》所说“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寒食节是流传于中国北方中原一带古代较早的节日,寒食节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由于北方寒冷,春三月气温上升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据《后汉书》记载,最初的寒食节时间很长,最长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个月。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火,只能生食,对人的健康不利。
从文献记载可知,先秦时期中国北方一些地方已有比较严格的禁火制度,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改火的习俗。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即明确记载当时有“司炬”之官,每当仲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往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
在禁火与改火期间,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由于古代的禁火制度过于残酷和严厉,并不顾各地具体情况,甚至影响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于是,汉代发生了周举在太原一带废除禁火陋俗的事件。汉代的寒食节,很多地方要禁火一个月,到了唐代,寒食节变成三天,分别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宋元时期,清明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清明
清明节融合上巳节
清明节还融合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习俗内容。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阴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上巳节主要风俗是郊外游春、春浴、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等。古代,每逢三月时令,人们都去水边祭祀。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到了宋代,上巳节逐渐销声匿迹,不见于文献记载。
清明踏青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清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秋祭,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后续渐渐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古时中国南北风俗各异,唐代以前中国北方上墓祭扫主要是在寒食节与寒衣节。
从《礼经》等文献的记载来看,唐代以前中国北方并没有清明节上墓祭扫的例规,到了唐代时清明节上墓祭扫已成风气。唐代是中国南北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沿袭清明墓祭风俗,并扩大到全国各地。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因与清明节日期相近。宋元时期,清明节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并融汇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等习俗内容。
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定型;由于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移置到清明节,中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在清明节禁火与吃冷食的习惯。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祭祀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相关文章
新华社伦敦5月8日电(记者张亚东)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8日报收于8531.61点,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7.72点,跌幅为0.32%。欧洲三大股指当天涨跌不一。个股方面,当天伦敦股市成分股中工程类个股领涨,位于涨幅前五位的个股分别为:投资公司梅尔罗斯工业公司股价上涨5.21%
2025-05-09 00:55:00每经记者:刘颂辉 每经编辑:陈梦妤受结转面积下降和计提减值的双重影响,去年,上市房企普遍在艰难中前行,行业对于“止跌回稳”的期盼愈发强烈。4月30日,上市房企2024年年报披露收官。A股88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中,53家的归母净利润出现负值,个别企业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华泰证券的统计显示,48家H股内房
2025-05-09 00:05:00近年来,潞州区东街街道下东社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全力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通过科学布局便民服务设施、深化养老服务供给,让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满足购物、医疗、休闲等多元生活需求,将便民生活圈切实转化为百姓身边的“幸福圈”。上午9点,73岁的刘交龙老人像往常一样开启了惬意的一天:在社区小公园舒展筋骨
2025-05-08 23:12:005月8日,第三届湖南青年美术家邀请展“绘境·新绎——山水与风景画的当代美学探索”在长沙天一美术馆开幕。红网时刻新闻5月8日讯(记者 蔡娟 通讯员 邱海燕)5月8日,第三届湖南青年美术家邀请展“绘境·新绎——山水与风景画的当代美学探索”在长沙天一美术馆开幕,为星城观众呈现一场融合传统意蕴与时代精神的潇
2025-05-08 22:51:00奋进新时代,扬帆正当时。济源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明确了“愚公移山创新篇,四高四先做示范”的总目标总要求和“1+4+N”工作格局。为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沁园街道即日起开设"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专栏,聚焦机关干部、居"两委"及监委干部、社区工作者三支队伍建设,全景展现街道在干部培育过程中的
2025-05-08 22:07:00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