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鸣枪开跑。这场赛事不仅是科技与体育的跨界融合,更是一场对机器人技术极限的集体“大考”。20支参赛队伍、近20家机器人企业与数千名人类跑者同场竞技,最终,身高1.8米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这一事件的意义远超体育竞技本身,它既是技术创新的展示台,也是人类与智能体共生未来的预演。
人形机器人完成半马,需克服硬件稳定性、动态平衡、能源续航等多重技术难关。以冠军天工Ultra为例,其团队通过轻量化设计(体重55公斤)、关节导热与风冷散热技术解决了长时间奔跑的发热问题;同时,基于“慧思开物”通用具身智能平台,实现了多模态环境感知与动态步态调整,使其在复杂地形中保持稳定。其他参赛机器人如松延动力N2穿上了特制跑鞋以缓冲冲击力,灵宝CASBOT SE则通过脚垫加厚和步态优化兼顾速度与稳定性。这些创新表明,人形机器人已从实验室的“蹒跚学步”迈向了真实场景的“健步如飞”。
赛事路线设计本身即是对技术的严苛考验:赛道涵盖柏油路、坑洼裂缝、石板路、草地等多种地形,机器人需完成约25万次关节运动。这要求算法必须兼顾效率与鲁棒性——例如清华通班队通过强化学习优化“夸父”机器人的步态,使其在少量数据中快速适应环境。这种以赛促研的模式,正推动技术从单一功能向泛化能力跃迁。
本次马拉松不仅是竞技场,更是技术落地的“试验田”。主办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比赛旨在检验机器人技术能力并推动多场景应用。例如,天工Ultra的具身智能技术可延伸至物流搬运、医疗康复等领域;松延动力N2的多地形适应能力则为户外作业机器人提供了参考。赛事中验证的换电技术和能源管理方案,也将加速高密度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参赛队伍包括高校、企业和“国家队”,这种产学研协同模式为行业生态注入活力。例如,上海卓益得机器人创始人李清直言,同台竞技能促进行业取长补短。未来,技术标准、产业链协同或成为竞争焦点,而本次赛事或将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分水岭。
当人类跑者与人形机器人并肩起跑,一种新的共生关系正在萌芽。赛事中,机器人“幻幻”以拟人化造型与观众互动,CASBOT SE因“快走”策略平衡速度与稳定性的选择,均体现了设计者对“人性化”的追求。这种尝试不仅是技术的拟人化,更是社会对机器人角色认知的转变——从工具到伙伴的过渡。
然而,争议亦伴随而来。有评论认为,机器人无需追求体育竞技的“体能极限”,其核心价值应在于智能化服务。对此,赛事主办方的回应颇具深意:“参赛即胜利,完赛即英雄”。这暗示着,技术探索本身即是一种价值——正如人类马拉松的精神不在于击败对手,而在于突破自我。对机器人而言,21公里的完赛象征着其从“脆弱实验室产品”向“可靠社会成员”的蜕变。
天工Ultra冲线的那一刻,科技史册上多了一个注脚,但人形机器人的“马拉松”远未结束。这场赛事揭示了一个真理:技术的进步并非线性飞跃,而是通过无数次的跌倒、优化与协作实现的累积。未来,随着具身智能、能源材料等领域的突破,人形机器人或将在更多场景中与人类并肩而行。而今天这场半马,正是迈向“人机共融”时代的第一步——一小步的终点,恰是下一段征程的起点。(大众新闻记者 余俊)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文章
最近,深圳南山的“机器人谷”火了。他位于深圳大学城及其周边,地处阳台山南部余脉和塘朗山之间的谷地,沿着留仙大道、地铁5号线分布,从长岭陂延伸到西丽和留仙洞。这里正上演着机器人产业的“群星闪耀”。“群星”扎堆,一方面,得益于底子厚。亮数据:南山区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集聚了200余家机器人优质企业,其中
2025-04-25 10:18:00本报记者 杨让晨 石英婧 上海报道(尚界在日前举行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正式亮相。受访者/图)“公司会秉持‘尚界至上’精神,掏出最好的资源躬身入局,让工厂里流淌着华为的代码,让华为的算法中镌刻着上汽的匠心。”日前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在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如此表示。“我们和上汽集团共同打造SAIC尚界,
2025-04-25 07:01:004月22日,比亚迪第四艘专业新能源汽车运输船“BYD SHENZHEN”号在江苏仪征正式交付,标志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全球销售及供应链体系的布局再上新台阶。该船以“深圳”命名,寓意着比亚迪扎根创新之城、引领全球绿色交通的决心,也彰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制造到技术、从产品到服务的全面国际化进程。据悉
2025-04-23 20:27:00来源:中工网中工网特邀评论员孙红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高级工程师,中国空军航空修理系统焊接专业首席技术专家,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专攻发动机焊接技术20余年,攻克百余项修理难题,形成12项核心修理技术,获得有关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创造了近两亿元的经济效益。这是战斗机的“心脏”——航
2025-04-23 16:34:00交通运输部将推进公路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推广高速公路监测预警应用,增强风险源排查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动态化风险实时监测能力。专家表示,此举将给公路监测预警应用技术、产品开发和相应服务带来机遇。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公路防灾抗灾形势复杂严峻。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健22日在参加交通运输部网站
2025-04-23 14:30:00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