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鸣枪开跑。这场赛事不仅是科技与体育的跨界融合,更是一场对机器人技术极限的集体“大考”。20支参赛队伍、近20家机器人企业与数千名人类跑者同场竞技,最终,身高1.8米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这一事件的意义远超体育竞技本身,它既是技术创新的展示台,也是人类与智能体共生未来的预演。
人形机器人完成半马,需克服硬件稳定性、动态平衡、能源续航等多重技术难关。以冠军天工Ultra为例,其团队通过轻量化设计(体重55公斤)、关节导热与风冷散热技术解决了长时间奔跑的发热问题;同时,基于“慧思开物”通用具身智能平台,实现了多模态环境感知与动态步态调整,使其在复杂地形中保持稳定。其他参赛机器人如松延动力N2穿上了特制跑鞋以缓冲冲击力,灵宝CASBOT SE则通过脚垫加厚和步态优化兼顾速度与稳定性。这些创新表明,人形机器人已从实验室的“蹒跚学步”迈向了真实场景的“健步如飞”。
赛事路线设计本身即是对技术的严苛考验:赛道涵盖柏油路、坑洼裂缝、石板路、草地等多种地形,机器人需完成约25万次关节运动。这要求算法必须兼顾效率与鲁棒性——例如清华通班队通过强化学习优化“夸父”机器人的步态,使其在少量数据中快速适应环境。这种以赛促研的模式,正推动技术从单一功能向泛化能力跃迁。
本次马拉松不仅是竞技场,更是技术落地的“试验田”。主办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比赛旨在检验机器人技术能力并推动多场景应用。例如,天工Ultra的具身智能技术可延伸至物流搬运、医疗康复等领域;松延动力N2的多地形适应能力则为户外作业机器人提供了参考。赛事中验证的换电技术和能源管理方案,也将加速高密度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参赛队伍包括高校、企业和“国家队”,这种产学研协同模式为行业生态注入活力。例如,上海卓益得机器人创始人李清直言,同台竞技能促进行业取长补短。未来,技术标准、产业链协同或成为竞争焦点,而本次赛事或将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分水岭。
当人类跑者与人形机器人并肩起跑,一种新的共生关系正在萌芽。赛事中,机器人“幻幻”以拟人化造型与观众互动,CASBOT SE因“快走”策略平衡速度与稳定性的选择,均体现了设计者对“人性化”的追求。这种尝试不仅是技术的拟人化,更是社会对机器人角色认知的转变——从工具到伙伴的过渡。
然而,争议亦伴随而来。有评论认为,机器人无需追求体育竞技的“体能极限”,其核心价值应在于智能化服务。对此,赛事主办方的回应颇具深意:“参赛即胜利,完赛即英雄”。这暗示着,技术探索本身即是一种价值——正如人类马拉松的精神不在于击败对手,而在于突破自我。对机器人而言,21公里的完赛象征着其从“脆弱实验室产品”向“可靠社会成员”的蜕变。
天工Ultra冲线的那一刻,科技史册上多了一个注脚,但人形机器人的“马拉松”远未结束。这场赛事揭示了一个真理:技术的进步并非线性飞跃,而是通过无数次的跌倒、优化与协作实现的累积。未来,随着具身智能、能源材料等领域的突破,人形机器人或将在更多场景中与人类并肩而行。而今天这场半马,正是迈向“人机共融”时代的第一步——一小步的终点,恰是下一段征程的起点。(大众新闻记者 余俊)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文章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肖立宇报道:9月8日,2025第十三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本届环鄱赛将于9月15日至26日在全省11个设区市陆续举行,总里程达3012公里。共吸引来自33个国家及港、台地区的22支职业车队参赛。据了解,本届大赛共设11个分站,依次
2025-09-08 15:19:002025渭源半程马拉松赛将于9月7日上午8时在渭源县体育馆鸣枪开跑。本届赛事由甘肃省田径协会指导,定西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与渭源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设置半程马拉松及健康跑两大项目,总规模达4000人。在这场串联古今、见证渭源发展的体育盛事中,丰富多彩的非遗元素也为赛事注入独特的文化内涵。为充分展现“采
2025-09-08 09:04:00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其中具有引领作用的颠覆性技术,正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人工智能+”行动迎来重要进展。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2025-09-06 12:23:00近日,住建部发布《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四批)》,佛山市构建智能建造政策体系、深化产业培育、推动技术应用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等七项工作经验入选,获得住建部认可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构建智能建造政策体系方面,佛山出台《佛山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工作方案》《佛山市房屋建筑项目智能建造水平评价指引》
2025-08-25 10:12:00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8月20日讯(记者 王福敬 通讯员 何毓慧)期盼了6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健康宝宝,杨女士抱着儿子一刻都不想放手。8月14日,来自湖南的杨女士夫妻在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喜获首胞男宝宝。这是2024年泉州市妇幼保健院获批开展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以来诞生的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杨女士
2025-08-20 11:05:00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