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以“如何破解乡村儿童有书不读的困境”主题媒体沙龙在北京举行。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公益组织、学校代表、志愿者代表、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一个关乎乡村教育未来的重要命题——当政策推动与社会捐赠让乡村学校“有书可读”后,如何突破乡村儿童“有书不读”的新困境?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将青少年阅读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当前,阅读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受信息碎片化、乡村学校教学任务繁重、家长引导缺位、电子娱乐冲击等因素影响,乡村青少年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仍面临严峻挑战。
当乡村小学数量在二十年间锐减,当义务教育城镇化率已达 81.91%,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城挤乡空的时代变局中,乡村教育如何守住育人的根脉?
变局中的乡村教育与公益,剖析困境探新径
沙龙上,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的主题分享聚焦“大变局下的乡村教育及教育公益”。他指出,当前的乡村教育面临多重变局,一是“城挤乡空”导致乡村教育主体流失;二是AI时代下的乡村教育的功能和价值需要重新定义;三是乡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儿童是教育公益的核心主体,尤其对于乡村教育来说,乡村的孩子们更需要陪伴。教育公益未来应构建以儿童为主体,学校、家长、社区、志愿者等为支持的儿童成长的共生生态,用授人以渔的方式唤醒孩子们主体意识。阅读其实是目前教育公益里最主流的策略和手段。未来,要推动资源提供者向能力赋予者和权利倡导者转变,站在更大的变局中思考教育公益的未来。 ”黄胜利说。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副教授、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卢玮静分享了她眼中的“乡村儿童阅读公益观察”。
她表示,乡村儿童阅读公益的发展经历了“捐书时代”和“人书共建时代”,目前已进入“整体县域推进”阶段。“随着公益组织的迅速发展,AI时代下,未来的阅读要更加注重人和知识关系的重构,进一步凸显人的价值和阅读的价值,下沉到一线,推动在地的人乃至在地生态发生改变。让人与人之间相互激发,共建多方共同思考、协同行动的阅读生态,以下沉、激活和共生创造更多可能。”
多阅公益外联负责人张升华则阐述了多阅公益破解乡村儿童“有书不读”困境的经验,展现了机构带动多方共创,促进乡村儿童自主阅读的过程。阅读桥项目以培养乡村孩子自主阅读习惯为长期目标,构建“远程志愿者阅读陪伴为主,在地志愿者辅助支持,加乡村教师、学校共创”的项目模式,以此唤起孩子自主阅读内在动力。
项目把儿童自主阅读成长分成3个阶梯,分别为“读完一本书”“习惯养成”和“思辨创造”。张升华介绍说,以云南金源乡中心小学为例该校在开展多阅阅读桥项目后,部分孩子的表达力提升、语文成绩有所提高。此外,2024年项目还在云南成立了办公室,赋予在地志愿者极大的共创权,形成了一个监测、观察、访谈和问卷调研的多维评估体系,项目成效主要关注学生课程喜爱度、正向阅读行为、网络依赖度等指标。
“志愿者阅读陪伴是我们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它不同于传统授课模式,能构建朋友式的关系,更平等地对话。我们希望通过志愿者的长期陪伴,给孩子们带来更多鼓励,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潜能和内生动力,帮助其养成阅读习惯。未来,希望通过创新和陪伴,让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有更好的发展,为解决乡村儿童有书不读的问题贡献更有效的路径。”
搭建阅读桥梁,多方共创一线实践模式
乡村儿童阅读领域活跃着很多一线实践者的身影。云南寻甸仁德四小副校长胡思珏和甘肃瓜州双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张玉荣作为学校代表,分别以“用陪伴与共创点亮乡村儿童阅读之光”和“一场阅读的破茧之旅”为题作了分享。
胡思珏副校长介绍,随着多阅远程阅读课程的开展,孩子们从不读书到能读书、会读书,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他们不再羞涩,敢于和志愿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疑惑。
校方组织老师安装设备、开展培训、磨合沟通,让周三下午的阅读课成了孩子们翘首盼望的欢乐时光。每天早晨和下午都安排了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并与志愿者一起细化孩子们的阅读任务,优化“阅读记录册”。在2年多的实践中,多阅团队带领两所小学近40个教学班开展了300多节线上阅读课,使3000多个孩子受益。多阅阅读桥项目的核心力量在于“多元志愿者加老师共创”,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的转变,摸索出一条适合乡村孩子的阅读路径。”胡校长引用一位同学阅读感受里的一句话:“以前我觉得书只是一件物品,现在发现书里都藏着美丽的风景、奇妙的世界,还有会说话的朋友。”,诠释多阅阅读桥项目的意义所在。
张玉荣老师介绍,多阅阅读桥走进校园,让孩子们从默默无闻变得积极主动发言,也从原来有书不读的状态,到后来为了在阅读课上讲好一个寓言故事,不断地练习,甚至能够背诵。特别提到了两位志愿者老师,用《窗边的小豆豆》书中般的鼓励和赞扬让一个学弱的孩子成为了阅读课上最积极的孩子。还有孩子说:“小包老师、奥奥老师,天气很冷,要多穿衣服,别着凉。我们很爱上你们的课,上课感觉很开心。”
“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产生了对阅读的热爱,汲取了更深层的力量,精神世界被不断地重塑,也逐步建立了双向的深度链接,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良多。”张老师说, “正是我们和志愿者老师默契合作,才让我们的孩子透过阅读课走出课本,走进生活,链接更多阅读的内容,让孩子们对阅读充满了期待与回味。”
活动还邀请多阅的远程志愿者韩晴晴和在地志愿者丁一诺做了实践观察的线上分享。以“‘连接、陪伴、共生’下的我与多阅”为题,韩晴晴分享了自己作为志愿者在授课过程中的经验方法和自己观察到的孩子们的改变——孩子回答问题时,不再机械地照着课本念答案,学会了自己组织语言。
“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鼓励和信任,注重他们自身想法的表达。我很高兴孩子们能够分享他们的想法,他们对阅读越来越感兴趣,也获得了力量。这种变化是对志愿者的信任和接纳,我们也与孩子们建立了‘教与学’的链接。”韩晴晴说,“在多阅的远程阅读活动中,我也丰富了自己的公益实践体验,有了更多思考。我坚信阅读的力量能够助力孩子们的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
“在地评估”是多阅阅读桥的一大亮点,“多维评估”方式让更多人看到了项目价值,验证项目成效。在地志愿者丁一诺分享了如何通过“多维项目评估体系”确保项目有实效。她介绍,阅读桥项目以“看到人”和“在地的参与”为目标,搭建了立体的评估体系,包括4个核心板块:日常监测、问卷收集、师生访谈、入校观察。
“我们希望搭建一个多维度的评估体系,通过不同角色和方式,逐步靠近课堂、学生阅读和学校环境的真实状况。‘在地’是我们走近真实的关键,正因为有在地志愿者的长期陪伴与真诚交流,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阅读生活。”丁一诺介绍,在地志愿者在访谈、入校观察板块的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我们会以理解而非评判的态度和孩子们交流,渐渐地,他们愿意和我们说真话,我们据此改进工作,真正为孩子们发声,帮助阅读桥项目变得更好。”
扎根一线,共创阅读教育新生态
在活动的圆桌对话环节,黄胜利、胡思珏、卢玮静、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项目总监顾雅婷和多阅公益理事长周洋就“如何用多方力量构建一个促进乡村孩子阅读与成长的教育公益生态”展开讨论。
胡思珏表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把阅读变成常态化课程的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多相关方参与,用好的方法启发和指导孩子们阅读,获取关键信息。
顾雅婷表示,阅读生态构建有三个层面:一是要有好书;二是建构支持体系;三是社会组织应进入一线服务、陪伴。“让孩子们从拿到书到真正阅读,需要构建一套方法,也需要老师和学校的多方共创。最好的状态就是回归本真,让阅读真实发生,真正的阅读就是让孩子看自己喜欢的书。”
周洋认为,推广阅读最核心的是要相信儿童,给孩子自主空间,也给学校和老师创造自主空间。在不同群体中识别同道,发起共同行动,在彼此的陪伴中,建立共融生态。
卢玮静强调,“有趣”对于孩子们来说很重要,是让他们进入阅读世界的重要因素。“在阅读里,我们希望每个孩子能够回到自己生命的舒展状态,从阅读的角度和世界有更多的勾连和互动。”在生态共建的过程中,公益组织更多地起到催化作用,把舞台还给一线实践者,让他们的力量得以生发。
总结环节,周洋表示, “共创是很重要的方式,陪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共生关系。要真心实意、身体力行。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相信阅读的力量,相信儿童自己也能自主阅读,共同参与构建美好的未来。”
澎湃新闻记者 徐笛薇 实习生 潘奕筱
相关文章
8月28日,东胜区委副书记、区长韩涛深入世泰华府、邦鼎富都、恒元·晨境苑、朝阳家园、嘉禾丽苑等“保交楼”及在建房地产项目施工现场,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房地产领域重点项目突出问题处置化解。现场办公过程中,韩涛详细了解各项目建设进度、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保障及安全生产管理等情况,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认真倾听
2025-08-29 15:01:008月25日,县总工会依托工会驿站阵地,正式启动为期三天的“爱心义剪”关爱活动。此次活动覆盖城区11个工会驿站,为辛勤劳作的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分发慰问物资,为他们送上“娘家人”的关怀和温暖。 针对环卫工人日常工作繁忙、无暇打理个人形象的实际需求,县总工会精准对接需求、整合社会资源,在11个工会
2025-08-28 12:43:008月25日,泰国宪法法院发表声明,就近期在网络流传的庭审法官对佩通坦说“坐下吧孩子" 做出澄清,并宣布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泰国为泰党党首、已被停职的泰国总理佩通坦本月21日抵达泰国宪法法院,就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通话引发争议的“录音门”事件接受质询。与佩通坦一同出席的还有泰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
2025-08-26 15:24:00为切实守护辖区困境儿童身心健康,丰富暑期精神文化生活,凤县平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联动宝鸡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8月21日在白蟒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开展“润心伴成长 同心护未来”困境儿童暑期关爱活动,用真情与行动为平木镇20余名孩子的夏天注入温暖与力量。活动现场,宝鸡市未保中心老师以心理健康
2025-08-25 16:44:00本报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尚紫荆 毛青卿 祝孔婷)“冇得是没有,胯子指腿……”日前,在湖北省武汉市暑期爱心托管班,稚嫩的童声正努力模仿着地道的武汉方言。在孩子们身旁,来自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湖北幼专”)“蒙养中国”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们正耐心地指导他们发音。 这是湖北幼专“蒙养中国”
2025-08-24 07:10:00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