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parency
“制造业当家”催生制造业企业对高层次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提升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因而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记者近日采访五邑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机自学院”)获悉,五邑大学机械专业学位点联合省级研究机构以及“国家小巨人”企业,打造“双向互哺”科产教融合生态,形成“双线三阶融合”实践创新能力进阶提升的培养体系,实现了科产教协同高效育人。师生团队研发项目成果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在企业实现转化、创造产值超10亿元;师生工程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
真实场景破除“痛点”
机械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针对制造业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2000年获得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后,五邑大学机械工程学科致力于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改革。随着“制造业当家”战略深入推进,传统的机械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模式“痛点”逐渐凸显。机自学院教授徐百平分析:“首先是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理论教学缺乏针对性;其次是实践教学流于表面,学生难以接触真实工程场景;还有就是校企双导师协同不足,技术攻关缺乏合力。”
机自学院研究生在进行实机操作 记者 陈卓栋摄
面对“痛点”如何“破解”?2020 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出台,指出了“产教融合”航向。在此基础上,机自学院积极与省级研究机构和龙头企业结对、合作,落实院所、院企“双导师”育人机制,共享重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企业技术应用场景等资源,让研究生在重大科研项目中提升创新能力,在真实场景中锻炼实用本领,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生产线上’”。
真实课题练“创新”
机自学院院长李辛沫介绍,把握五邑大学与广东省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契机,机自学院与省科院下属的中乌焊接研究所、智能制造研究所以及半导体研究所结对,开展科研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等工作。自2021年8月至今,已组织了约40名研究生派赴上述研究所进行为期一年多的学习、实践和研究。部分研究生更在研究所中参与“两重”“两新”科研项目。
机自学院研究生前往广东省科学院下属研究所开展联合培育 机自学院供图
机自学院副院长江励介绍,该学院的黎同学从研一暑假起进入广东省科学院中乌焊接研究所,在院所“双导师”的指导下,以“高维输入变量下基于核函数的机器人模仿学习方法”为研究课题,建立基于核函数与动态系统相结合的模仿学习模型,实现由少量重复性示范到“举一反三”的行为模仿,使机器人获得对变化环境和不同任务的适应能力,成果可应用于汽车配件制造生产线。
江励表示:“很多机电类研究生对机器人课题感兴趣,但校内提供的相关科研资源并不充分。而学院与研究所合作,研究生派入研究所直接参加各类机器人真实科研课题,既解决了校内资源不足的问题,也为研究所科研团队提供人力资源。这不仅能达成双赢,而且由于联合培养研究生需要校内导师经常性与研究所科研人员交往和交流,这也促进了校内导师自身研究领域的拓展。”
成果转化练“本领”
在院企合作方面,机自学院通过与多家龙头企业的合作,实现了企业转型升级与培育人才的“双向互哺”。
记者了解到,机自学院徐百平教授团队在高分子材料混沌动力学理论加工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能显著提升装备制造效能。国内双螺杆龙头企业南京科亚化工成套装备有限公司、南京金沃机械有限公司等20余家龙头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希望通过产学研协同解决双螺杆加工过程中低混炼效率、高耗能等“卡脖子”技术难题。
以此为契机,徐百平教授团队以高分子材料混沌场加工理论为牵引,联合广东省科学院、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等20余家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及研究所,构建了“双导师+研究生团队”协同攻关模式,聚焦非对称双螺杆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徐百平教授团队操作非对称双螺杆装备 记者 陈卓栋摄
如今,非对称双螺杆装备开发已经完成,解了高分子材料加工能耗高、混合不均、停留时间精控困难等行业难题,专利成果获得包括美国、德国、意大利等世界十多个国家地区的发明专利授权,已在全国15个省市推广应用;相关成果创造产值超10亿元,获2024年广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数项奖励;依托该项目,团队已培养高质量研究生40余人,部分毕业生已进入行业龙头企业,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李辛沫表示,通过打造“双向互哺”的科产教协同新生态,能够让科研院所和企业导师将应用场景的技术问题与技术成果转化为研究生培养所需的教学资源,而校内导师以及研究生则通过科研协同反哺研究进展和技术升级。
解决难题提“质量”
在打造“生态”同时,机自学院以“三阶递进”为实施路径,实现对接产业需求、培养创新能力。
李辛沫介绍,“三阶递进”依次为课程筑基环节、平台赋能环节以及项目驱动环节。首先,学院通过构建通识课群筑牢学科素养与职业品格根基,构建学科理论课群夯实工程创新的理论支撑,构建方法论课群培育系统思维与创新研究逻辑,构建专业实践课群打破理实壁垒、提升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四者有机融合形成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
在平台赋能环节,学院依托与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的8个研究生培养基地构建科产教协同平台,借助4个省市级工程中心及校内教师科研团队实验室组成科研创新平台,通过校内工程训练中心、众创空间等形成实践实训平台,三类平台联动为学生提供全场景成长空间。
徐百平(左)指导研究生进行实验 记者 陈卓栋摄
而在项目驱动环节,则通过企业实习让学生直面并解决技术难题,以“企业出题、教师接题、学生解题”模式完成学位论文课题,组织学生参与中国研究生创新系列大赛等学科竞赛,使学生在真实项目中提升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科产教协同”让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机自学院学生学位论文课题涉及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领域知识,突破传统机械学科界限,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更好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行业、地方需求,极大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同时,近年来机自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以上项目10余项,师生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00余件,在各类竞赛中获奖60余次,工程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在去年的“兆易创新杯”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学院王宏民老师团队研究生黄建坷和林蔚组成的“机智科技”队伍(指导老师:宋莹莹,林凤兰)斩获全国二等奖,刷新学院研究生历史最好成绩。
文、视频 | 记者 陈卓栋
相关文章
Transparency“制造业当家”催生制造业企业对高层次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提升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因而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记者近日采访五邑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机自学院”)获悉,五邑大学机械专业学位点联合省级研究机构以及“国家小巨人”企业,打造“双向互哺
2025-08-31 18:35:00历经五年的攻坚克难,江苏船港物流有限公司生产资料智能集散中心和环保搬迁工程已全面竣工并正式投产。在项目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绿色低碳理念,以远优于国家标准的能耗水平,实现了水泥的高质量稳定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标杆。日前,在江苏船港物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的磨
2025-08-30 12:53:00【来源:合肥晚报】8月20日,记者从建设部门了解到,肥西将军岭路(蓬二路—繁华大道)、城东湖路(合经区界边—邓稼先路)等多条重点道路工程正全面推进建设。等项目完工通车后,将进一步优化区域路网结构,显著提升沿线居民的出行效率。将军岭路是合肥一条南北向城市干道,贯穿多个区域,同时承担着重要的疏解过境货运
2025-08-23 23:33:00近日,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的高精度年代学研究,首次精确测定出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这一发现精准限定了该盆地形成的时间,将月球“撞击风暴”开始的时间点向前推进了至少1亿年,有助于推动人类重新认识地月系统的演化。该成果8月2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发表。在这项研究工
2025-08-20 19:39:008月19日,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之际,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出致全省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慰问信,向奋战在全省卫生健康战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以下为原文——全省广大医务工作者:值此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局、广
2025-08-19 10:25:00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