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蚊虫蠢蠢欲动
树下、草丛、房间里
无处不在
给夏日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
防蚊虫应急攻略
教你见招拆招
1
被不同虫子叮咬后处理方法大有不同
①蚊虫叮咬处理方法:
✔冷敷:可以用冷毛巾覆盖被叮咬的地方10至20分钟,或用毛巾包裹冰袋垫冰敷每次5至10分钟帮助缓解瘙痒,注意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止痒药物:涂抹炉甘石洗剂、花露水或用中草消炎药膏处理。注意薄荷膏不宜用于2岁以下的孩子。
✔避免抓挠,若皮肤破损,用碘伏或酒精消毒,防止感染。
②蜱虫叮咬处理方法:
✔正确移除蜱虫:镊子、风油精等。
✔伤口后续处理:肥皂水冲洗后,用碘伏或酒精清洁叮咬处。
③出现这些症状必须就医:
- 蜱虫口器残留体内无法取出。
- 叮咬后出现以下症状:
✔“游走性红斑”(莱姆病典型皮疹:牛眼状红斑扩散)。
✔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可能为蜱传脑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关节痛、乏力(警惕莱姆病或无形体病)。
2
了解驱蚊产品成分让防护更安全
①合成类成分(经科学验证安全有效):
②天然植物成分(持效期短,绿色安全,需频繁补涂):柠檬桉叶油、香茅油、薄荷油等,适合短时间户外活动。
3
驱蚊产品要根据场景使用
室内环境:优先选择电蚊香液/片(无明火,成分缓释),或低烟、无烟的盘式蚊香(需注意通风,远离易燃物)。应做好纱门、纱窗物理防蚊措施。
户外长时间活动:选择高浓度驱避剂喷雾(如20%~30%DEET)或长效驱蚊乳液,搭配驱蚊贴、手环(辅助作用,非主要防护)。
4
驱蚊类产品使用有禁忌
避免接触敏感部位:所有驱蚊产品均需避开眼、鼻、口及破损皮肤,喷雾类建议先喷于手心再涂抹。
勿混用多种产品:切勿叠加使用含不同成分(如DEET+派卡瑞丁)的驱蚊产品,可能导致成分过量,增加刺激风险。
及时清洁:户外活动结束后,及时用肥皂清洗涂抹过驱蚊产品的皮肤,减少残留。
孕妇:禁用含DEET(浓度>20%)和邻苯二甲酸酯的产品,避蚊胺类似物(如羟哌酯)及未明确成分的“偏方”产品,优先选择派卡瑞丁或驱蚊酯,使用前咨询医生。
儿童:2月龄以上可使用10%以下DEET或派卡瑞丁,禁用含柠檬桉叶油(<6个月)和酒精(易刺激皮肤)的产品。禁用成人高浓度产品,避免选择香味浓烈(易吸引误食)或含樟脑(可能引发中毒)的配方。
过敏体质者:使用前在手腕内侧做皮肤测试,观察24小时无红肿瘙痒再使用。
夏季防蚊虫叮咬攻略
速转你关爱的家庭群
留言和小编分享你的防蚊虫叮咬经验……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文章
海报新闻记者 孙昊 陈红宇 日照报道8月12日,市新闻办联合市农业农村局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日照)好品牌”—日照市推动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见面会,邀请来自现代农业产业链重点企业的4位代表,聚焦我市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介绍现代农业产业链优质产品及企业品牌建设等情况,充分展现我市坚持农业优先
2025-08-13 11:28:00夏秋季节,蚊子不仅扰人清梦,还可能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两种疾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林炳亮主任、张晓红副主任指出,无论不慎中招“两热”中的哪一种,体温超过39°C时均需积极降温,但要禁用阿司匹林,这种药物可能诱发登革热出血、加重基孔肯雅热关节损伤,建议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如何区分
2025-07-28 10:11:00近期广东佛山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已超过3600例根据最新消息广州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阳江发现3例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广州杨箕社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7月25日记者从广州市越秀区杨箕社区居委会了解到杨箕社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目前杨箕社区居委会对社区进行全面灭蚊作业杨箕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居
2025-07-26 16:56:00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开展充电宝质量安全集中整治的通知》,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于2025年7月至9月在全国开展充电宝质量安全集中整治,全面加强充电宝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此次集中整治明确5个方面的重点举措。一是强化CCC认证监管。加强充电宝强制性产品认证
2025-07-24 19:58:00“你之前买的那款分红险,最近分红到账了吗?”随着各家险企2024年度分红险红利实现率陆续披露,这一话题成为保险消费者热议的焦点。 近日,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首批公布的200余款分红险产品发现,大多数产品红利实现率较2023年有所上升,不少在售产品的红利实现率突破100%,一改去年集中在25%-50%的
2025-07-21 07:05:00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