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百科 手机版

【山茶花】何琛|最美的邂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4:2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何琛

风尘仆仆,下了高铁打出租,一口气没歇,我直奔一个教师演讲比赛会场。

很荣幸地受邀做评委,比赛是下午2:30开始,我紧赶慢赶提前10分钟到达。

比赛现场,我一眼就看到依然留着大辫子的我的大学老师董教授。我热情地喊她,然后自我介绍:“董老师,我是95级的班长何琛,您还记得我吧?”董老师愣了一下,朝我微笑了下,点点头。来不及寒暄,我们在观众的掌声中坐下来。

主持人已经在声情并茂地说开场白了,我却一个劲儿地盯着董老师看,激动的心情还在奔涌着,难以自抑。

20多年前,董老师来给我们上第一节写作课前,我站在教室的讲台前正在给全班同学布置一项工作。没想到董老师有提前候课的习惯,她就静静站在教室门外认真听完我讲的每个字,直到上课铃响,我下讲台,她才推门进来,第一句话就是:“刚才,我以为我走错了教室,我看到一个高挑的女孩在讲着什么,那一刻我觉得她真像老师。”说完,还微笑着朝我看了一眼。

董老师的开场白居然不是介绍自己,而是点评我,不,是褒奖我。“像老师”就是对师范生,尤其是刚入读的师范生最高的褒奖。我心里当然特别高兴,不仅特别认真地听董老师的课,对她也多了别样的敬爱。

董老师只教了我一年的写作课,但是她的“像老师”这句话却成了我一生的基石。

因为这句她用心的褒奖,我在后面的学习及工作中总是有了莫名的自信。我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为教书而生,站在讲台上的我就是天下无敌。大概因为算是年轻老师的榜样,我才有了今天当评委的资格。

然而,董老师并没有看我,她在专注地盯着舞台,一号选手即将上场。我也定了定神,平复了下心情,开始像老师一样专注于舞台。

30多位选手是来自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一线老师,他们过五关斩六将,才来到这最后一场的较量。而这场较量很有挑战性:每个选手两分钟的即兴演讲,要围绕所抽到的主题,嵌入关键词,准备时间5分钟。

选手们依次上场,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温柔深情,有的打竹板开场,有的唱民歌助兴,选手们竭尽所能,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我每次打完分,趁主持人串台的空隙,都要瞧一眼董老师。她每次都在伏案写着什么。

终于,比赛到了尾声,主持人报幕,接下来上场的选手要围绕自己的专业成长展开,关键词是“脸谱”。

我听到这个词蹦出来,还思忖了一下,想着怎么恰如其分把这个词作为主线来组织语言。

一个选手扎一个马尾辫,穿一件红衬衣,青春靓丽。本以为她也会像前面的选手一样用些别出心裁的招式来吸引评委,然而没有。她娓娓道来,给我们讲了一个粉笔头和黄连花的故事,讲述了她在不同乡村支教,看到了不同地域的孩子脸上写着相同的渴望。她就把这样的脸画成脸谱装在心里。今天她站在城市的讲台,依然装着这样的脸谱,努力向前奔跑。

我情不自禁地为这个年轻的老师鼓掌,我看到董老师也在鼓掌,大概我的老师和我一样,是被她的勇敢坚定,为她的执着热爱所感染。

比赛在董老师恳切精准的点评后顺利结束,我这才明白她一直埋头记录的是每个选手的特点,好在最后环节能给予他们一一回馈。

原来我的董老师即便到了70岁,对年轻人还是这么暖心鼓励。想到这里,我眼眶一热,差点儿流出眼泪。

工作人员招呼着评委和选手合影,我赶紧站到老师身边,高兴地偎着她比了个“耶”。

回到家,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想着20多年前董老师的褒奖,想着今天这么巧的遇见,想着还好没有给老师丢脸,于是给她发了一条微信,感谢她曾经的肯定,我这个老师还要继续“像老师”,像她一样无论哪个年纪都一直勤勉闪亮。

很快,手机亮了一下,微信进来。我正感叹老师回复好快,但是打开一看,是一条添加好友的请求,赫然写着我曾经的学生小静的名字。

我迅速通过,很快,一条信息又弹出来。

“何老师,我是昨天参加演讲比赛的选手,也是您的学生小静。”

“啊?”我非常惊讶,准备问她是哪一位老师。

“我是合影里最后一排穿红衣服的。”她似乎知道我想问什么,很快跟着这句话发来了合影。

“昨天怎么?”我其实词语没有输完,一着急,就发出去了。善解人意的她很快回复我:“昨天看到老师太激动了,但是怕有作弊嫌疑,不敢来喊您。”

原来昨天抑制不住看到自己老师激动的不止我,还有我的学生。

我放大图像,仔细端详她。是的,我依稀找到她少年时的影子了。

我记得她的,她原来是戴眼镜,有些内向,总是腼腆地躲在同学身后对着我笑。现在大大方方出现在我面前,我反而认不出她了。

“你讲的粉笔头和黄连花的故事很感染人。”我知道她就是那个红衣选手后由衷而欣慰地说。

“何老师,您是我的偶像,得到您的表扬真的开心。”很快我收到她的一条信息,接着又是一条,说她至今还记得作文本里我给她的那句一直激励她的评语“小何才露尖尖角”。她还补充说,因为她姓“何”,所以我当时特意把“荷”字改成了“何”。

因为这样的激励,她无论在哪个偏僻的地方拿起教鞭,总是信心百倍。

我们就这样你来我往聊了半天。我知道了她一路辗转的艰辛,她却说这样更理解了当年我们老师的不容易,要向我看齐。我们约定保持联系,定期聊聊做老师的二三趣事。

刚准备说再见,手机弹出一条微信。打开,是董老师回过来的。“你不只像老师,你就是一个老师,还是一个好老师,继续加油!”屏幕上闪着这样一句话。

胸口一热,眼眶也跟着一热,“谢谢老师!”我手上敲字,心里默念。

“你不只像老师,你就是一个老师,还是一个好老师,继续加油!”我把董老师送给我的话原封不动地发给了小静,这个一直以我为榜样偶像的年轻女孩。

“谢谢老师!”这是她回复我的话。

(作者系南渝中学副校长,重庆市语文特级教师)

原稿点击>>【山茶花】何琛|最美的邂逅-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