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百科 手机版

文物里的廉洁故事丨石碑载安澜 雕塑映民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0 09:48:00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祝雪娟 刘婕影 张伟)“前于后于,百姓安居”,这句朗朗上口的民谣,是对两位同名清官于成龙的称颂之语。他们不但同名同姓、同朝为官,而且都曾官至总督。更为难得的是,两人都是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好官,他们就是康熙朝的“大小于成龙”。

于氏父母诰封碑。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伟 摄

8月26日,记者走进固安于成龙廉能文化教育中心,在展厅西侧的公园,有一座清朝年间的高大石碑,就是于氏父母诰封碑,证明皇帝对工作做得好的人的褒奖,于成龙的母亲被诰封为“一品夫人”,因为当时于成龙已经官至一品。

固安于成龙纪念馆。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伟 摄

廊坊市社科联委员孙东振生动讲述了石碑保存的艰辛历程,并详尽阐释了碑文内容,讲解了于成龙扫痞灭霸维护百姓利益,治理永定河造福两岸人民等生平事迹,详细解读了于成龙“兴利除害、为国为民”的从政理念。

象征着于成龙与百姓之间深厚情感的雕塑。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伟 摄

于成龙16岁时定居固安县南房村(今南房上村)。为官30余载,一直清廉爱民、两袖清风,深得康熙皇帝的赞赏和百姓的爱戴。展厅进门的右手边就是康熙皇帝为于成龙写的祭文,上方牌匾“廉能天下最”是康熙皇帝对他的极高赞誉。

据孙东振介绍,于成龙42岁时去通州担任知府,在他任上正好赶上通州发生了大地震,他不但积极组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还召集流亡民众开始生产自救。同时发展义学为城乡的贫困子女选择良师授课,让他们免费入学读书。他严明法纪,外县盗贼不敢入通州偷窃,地方安定,黎民乐业。“民心”雕塑象征着于成龙与百姓之间深厚的情感,更时刻提醒后来者,为官者当以民为本,才能赢得民心。

于成龙组织修治河流雕塑。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伟 摄


于成龙铜像背后是一幅根据原版复制的地图,两侧是一副对联,上联是“北抵天山帷幄运筹能足食”,下联是“南澄方岳官箴洁己望安澜”。其中,“官箴洁己”就是对他为官清廉的一个概括,望安澜是于成龙担任河道总督时的卓越功绩。

于成龙曾两次担任河道总督,对黄河淮河下游河道进行了大规模整治。61岁时,他受命治理永定河,当时叫浑河。亲自踏勘了泛区之后,于成龙制定了一套有创新性的方案,多地同时开挖,同时每一里河道派一名官员指挥,一个月就疏通了河道150余华里。自此,那条曾被称为“无定河”“浑河”的河流自固安县北流过至天津入海,从未改移。

清风两袖立朝堂,正气一身守四方。馆中的展品不仅是对于成龙个人功绩的铭记,更是对廉洁文化的生动诠释。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传承和弘扬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精神,让廉洁文化在新时代依旧熠熠生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