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百科 手机版

哈佛新研究:肝病患者吃他汀,降低33%肝癌风险!这两种效果更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0:51:00    

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他汀类药物堪称 "明星选手",长期服用能有效控制血脂、降低心梗脑梗风险。但很多慢性肝病患者却对它望而却步 —— 毕竟 "是药三分毒",尤其肝脏本就脆弱,再吃伤肝的药岂不是雪上加霜?最近一项由哈佛大学医学院与韩国蔚山大学医学院联合完成的重磅研究,或许能打破这种固有观念。

这项发表在权威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光看数据采集就透着严谨劲儿:研究团队调取了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医疗系统长达 23 年(2000-2023 年)的临床数据库,从 16501 名 40 岁以上慢性肝病患者中筛选出基线纤维化评分不低于 1.3 的人群。这些患者被分成两组,一组坚持服用他汀,另一组则未用药,研究人员像侦探一样追踪分析他们 10 年内肝癌和肝硬化的发病数据,还特别调整了可能干扰结果的各类因素。

结果一出,着实令人眼前一亮:服用他汀的患者群体,肝癌 10 年累计发病率从 8.2% 骤降至 3.8%,相当于每 100 人里就有 4 人因此远离肝癌威胁。在肝硬化失代偿风险控制上同样表现出色,用药组发病率从 19.5% 降到 10.6%,实实在在减少了近一半风险。

更有意思的是,不同类型的他汀在保护肝脏上各有 "专长"。亲脂性他汀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在对抗肝癌方面优势明显,能将患病风险降低 36%;而亲水性他汀像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则在预防肝硬化失代偿上更胜一筹,风险降低幅度高达 42%。这就好比不同工具应对不同任务,选对他汀类型很关键。

研究还发现个重要规律:他汀服用时间越长,肝脏保护效果越显著。那些累计用药指数超过 600 的患者,肝癌风险下降 40%,肝硬化失代偿风险降低 36%。在 7038 名定期监测肝脏纤维化的患者中,吃他汀的人往严重肝病发展的更少,甚至有不少从中高风险转为中低风险。

当然,这份研究不是让所有人盲目吃他汀。他汀确实存在引起转氨酶升高、甚至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必然伤肝 —— 就像有人喝牛奶会过敏,但不能说牛奶对所有人有害。对于慢性肝病患者而言,关键在于评估自身是否能耐受,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他汀才能真正成为肝脏健康的 "守护者"。

下次再有人纠结慢性肝病能不能吃他汀,不妨把这项研究成果分享给他 —— 医学的进步,就是不断打破固有认知,让更多患者找到新的健康出路。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相关文章